鞭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死率高达97的食脑虫,能从鼻孔进入大 [复制链接]

1#

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卫生官员称,该州出现一起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的病例,俗称“食脑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据称该病的致死率达到97%,如此恐怖的寄生虫到底是何方神圣?

“食脑虫”个头不大,脾气不小,最喜欢从鼻腔进入大脑

下段内容科普有点硬核,嫌费劲的朋友可直接忽略,进入下下段。

“食脑虫”,又称为阿米巴原虫,它们属于肉足鞭毛门肉足纲阿米巴目。根据其寄生环境的不同,生物学家将其分为内阿米巴、自由生活阿米巴。内阿米巴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分4个属:内阿米巴属、内蜒属、嗜碘阿米巴属、脆双核阿米巴属;自由生活阿米巴则生活在水和泥土中,偶尔侵入动物体内,主要有5个属,即耐格里属、棘阿米巴属、哈曼属、Vablkampfia属、Sappinia属。(来自百度百科)

根据研究和临床诊断发现,内阿米巴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会能够引起阿米巴痢疾、肝脓肿等疾病;耐格里属和棘阿米巴属寄生在人体内,能够引起脑膜脑炎、角膜炎、口腔感染和皮肤损伤等。一般情况下,溶组织内阿米巴引发的病例多,感染面广,危害大。

这种寄生虫在世界各地的水体、土壤、腐殖质中都存在,甚至有的在空气中都存在,其滋养体以细菌为食物,增殖方式为简单的二分裂,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能够快速增殖,而环境不适应的话,它们能够停止发育,形成一个孢囊,抵抗低温、干燥等恶劣环境。而且它们喜欢温热的环境,不容易死亡。

过去未发现能让人致病,年首次报道可侵入人体引起疾病

在以前,医学技术并不发达,有些奇怪的病例无法解释,其实很早以前就有阿米巴原虫寄生引起的病例,直到年,才有首次报道阿米巴原虫可以偶尔侵入人体,引发人类疾病,它们一般通过皮肤、鼻腔、眼睛等等部位入侵人体内,当阿米巴原虫进入眼睛时,能够引起“阿米巴角膜炎”,这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疾病,可在人和动物间自然传播,未及时治疗会引起失明。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曾报道一组数据,全世界至少有10%的人感染了溶组织内阿米巴,而有4万-11万人死于感染,另外有90%的没有临床症状、10%的病例发生了侵袭性病变,而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寄生虫喜欢温热、且地区医疗发展水平较低)。发病人群多是新生儿、儿童、孕妇等免疫力低的群体为感染的重灾区。而在动物中、猪和猴是无症状的自然感染、犬和鼠是有症状感染、人和猴产生了交叉感染。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还公布了一组数据,年-年间,美国共出现例感染病例,仅4人存活,其余均为死亡病例,致死率高达97%。

阿米巴原虫的感染病例

年,一名69岁的西雅图女性患慢性鼻窦炎,因急性发作入院,医生开了抗菌类药物进行抗菌治疗,但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无奈,她只能再次求助医生,而这次医生给出的建议是用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冲洗鼻窦,而她使用的是过滤器过滤的水冲洗,就在这中间,感染了阿米巴原虫。

一个月后,她的病情还没有好转,反而在鼻翼右侧出现红色皮疹。医院,而这次,医生认定为酒渣鼻,建议用抗生素治疗。

此后的一年中,她的病情并没有改善,还进行了三次活检,依然没有查出病因。

祸不单行,一年后,她患上了左上肢局灶性癫痫,医生对她进行了CT扫描:右侧大脑运动皮层处有一个1.5厘米的环形强化病灶。后经手术进行了活检,标本被送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病理学部门进行进一步分析。

等待结果之际,她的病情不断恶化,脑内不断出现新的多灶环形强化病变,就在危在旦夕之际,病理检查结果确认为阿米巴原虫感染,可惜的是,她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近年内,国内也有阿米巴原虫感染的病例。

年8月,深圳一家四口,丈夫何先生、妻子杨女士及两个孩子在深圳一处景区玩水,五天后,何先生出现头痛、咳嗽等症状,以为是感冒没有在意,吃了感冒药,后来,感冒症状加重,此时他还带着妻子在浙江旅游,医院治疗,未见好转。

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医生怀疑是化脓性脑膜炎,并且对其脑脊液进行化验,未等到化验结果出来,何先生出现了脑疝和瞳孔放大,转院医院,但已经晚了,终不治身亡。

最终确认,何先生感染的是“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在野外玩水时,不幸感染的。

这种阿米巴脑膜脑炎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开始有头痛、发热、呕吐等感冒症状,容易引起忽视,通常被认为是玩水引起的感冒,可迅速导致瘫痪、昏迷,最快的一周内死亡。

那如何才能预防被感染?

看完这些数据和案例,你是不是鸡皮疙瘩一身?

不要害怕,只要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可以避免感染。

因为阿米巴原虫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水域,特别是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野外水体水位较低,水温较高,利于阿米巴原虫增殖。

在野外水体的时候,要避免鼻子直接接触水,最好使用鼻夹。

特别要注意的是,发电厂附近的水域,水温高,是阿米巴原虫最喜欢的区域,要尽量避免进入这类水体。

一旦在接触野外水体,出现有关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