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拼多多23岁女孩猝死后,一名26岁打工人 [复制链接]

1#
文/打工人小杨

出处/十点人物志(id:sdrenwu)

有网友在脉脉上爆料,拼多多23岁员工在凌晨一点半下班路上猝死。

疑似“拼多多”的账号在知乎上的回复截图让这件事再度引起热议,大意: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认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的代价。”

人民苦加班久矣,正当网友忿忿不平,4日下午,拼多多官方回复:女孩已去世,知乎账号回复截图是谣言。

拼多多那边回应不久,知乎亲自下场递锤:

“拼多多”系知乎注册用户,其身份真实无误。

4日8时19分49秒,“拼多多”创建回答,

4日8时20分17秒,“拼多多”自行删除上述回答。

一个只存在28秒的回答,沸腾了整个互联网。

最新进展是,拼多多官方回应“知乎打脸”,称那张知乎截图是外包人员所为,不代表公司立场。

先不论“拼多多”皮下究竟是谁在回复,关于加班,作为一年天中,天都在深夜加班的资深加班狗,我有太多话要说了。

01

那张广为流传的“拼多多官方回复”截图,其中的逻辑乍一听合理,实际缺乏温度和可行性。

就拿我个人来说吧。

我是安徽人,安徽、山西、湖北这些中部地区向来是高考人数和难度最大的几个省份。

我家是典型的普通家庭,父母学历都不高,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

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其他的出路,我一条也走不了。

老师和家长眼中,对我未来最好的设想是:办公室工作,不风吹日晒,有丰厚的报酬,圆满的家庭。

知乎版“拼多多”那套逻辑我太熟悉了,类似论调在我成长的二十多年里不绝于耳。

原因很简单,中学老师日复一日地告诉我和每位同学,经过艰苦的奋斗,才会迎来美好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事业巅峰。

我相信了,于是成了一个吃饭刷题、坐车背公式、做梦都梦到英语单词的标准做题家,坚信眼前的痛苦是暂时的,未来的美好生活要靠双手(做题)创造。

“做题家”这个词出现前,我就以亲身经历验证了做题家的可行性,考上了一所不算差的大学。

我从这所不算差的大学毕业,再找到一份不算差的工作。

工作前,我怀揣着小城姑娘对大城市的幻想,觉得花花世界的大门即将向我打开。甚至当我在毕业后找工作时,第一要求是:

不要加班。

在当时的我看来,加班到七点,再加上通勤时间,回家洗漱完后,已经基本失去了个人生活。而在我的设想里,周末要走遍这个城市,节假日还要出去旅游。

正式工作后,我很快就被打脸了。加班是正常情况,不管几点下班,我都不会是办公室里最后一个。多数周末更是在加班中度过。

好不容易熬到休息日,客户来了一通电话。你想不接?接下来就是三通、四通、五通,打到你愿意接为止。

某个周五晚上,我熬夜写方案到凌晨1点40,周六爬起来根据客户反馈更改,更改完一个版本后,客户让我尽快出另一个版本的方案,当我表示周一给到,客户显得不可思议:

你们周末不用上班的吗?

互联网便捷的另一面是,所有人都被默认24小时一直在线。

比起忙碌,更可怕的是价值感被消耗,工作的新鲜感逐渐失去,我和同事聊天时,大家有种共识:

和在工厂里靠体力谋生存的父辈相比,我们的生活和他们没什么不同,只是我们的单位从工厂变成了大厂,工作性质从贩卖体力变成了贩卖脑力。

父辈从工厂下班后,能得到完整的休息时间,而我眼睁睁地看着我的生活正在失控,但我无能为力。

职场上,这种失序,正在演变为新的“正常”。

、、社畜、打工人、小丑梗新词一个个往外窜,其实说到底都是我们这帮人:

工作时间太长,缺乏个人生活,在朋友圈里展示吹拉弹唱各种才艺的都是我七大姑二大姨这种中年人,年轻人多数像我一样,生活被加班填满。朋友们自称社畜打工人,我称自己当代资深加班艺术家。

打工人、小丑梗爆火我一点都不意外,真正的解决方案出来前,自我调侃成了消解生活压力的方法。

02

作为资深亲历者,我始终觉得,加班可以,钱要到位。

过度加班远不止拼多多一家公司的问题,快手宣布从双休变为大小休,华为的狼性文化声名在外。

拼多多公关危机后,西贝餐饮董事长说算啥,我们、白加黑、夜总会。

给大家解释下,这句话指的是员工经常1周上7天班,每天工作15小时,白天加晚上,夜里还总开会。

互联网巨头和科技新贵的疯狂崛起,背后有多少打工人不眠不休。

巨头们还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和明确的加班费用,而在巨头影响下,又有多少中小型创业公司,在加班费不明确的情况下,让员工学习狼性文化。

其次,加班前提是真的有事要做,而不是收拾别人的烂摊子或无效劳动。

每到下班,一整天饱和的工作量,让我的脑袋成了浆糊,多一个EXCEL表格或是新增一个需求,都能让我即刻崩溃。

哪怕那一天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望着身边的同事,人人面无表情地看着电脑,没有一个表示出想走的意思。

这种气氛非常微妙,如果我走了,同事自发行注目礼,时间长了,老板也会心生不满,如果我不走,在今天工作量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完全是无效劳动,硬生生熬到下班。

古人云敌不动我不动,当代职场则成了同事不走我不走。

我解释不了内卷这个经济学名词,却深谙职场内卷是如何诞生的。

03

看到这里,想必有人问了,我这么痛恨加班为什么不辞职?

写这篇文章时,我在想,那位猝死的年轻女孩是不是也曾经计划过辞职,她是那样一个鲜活的年轻人,喜欢音乐热爱旅行,这样的活力却渐渐被高负荷的工作覆盖。

想必她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的成本太大。

过五关斩六将才赢得的这份工作就这么放弃?如果放弃,下一份工作又在哪里?

我当然也想过离职,一天三次,一次八小时。有次,我连续两周深夜加班,换来了更明显的黑眼圈、僵硬的肢体反应,例会上,老板说:

“你们看隔壁公司,我昨晚10点路过还灯火通明,你们怎么这么懒散?”

接着就是三千字的狼性文化宣传,简而言之:不思进取的人迟早要被公司和社会淘汰。

那一刻我真的太想辞职了,心里想着:辞职吧!明天就走!

深夜十一点,北京地铁6号线有多挤,挤过的人都知道,看着一张张疲惫的面孔,我想,这或许是打工人的特性。

为此,我特意问了问不同行业的朋友,看看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和我不一样。

朋友A,广告策划,经常忙到十一二点,改稿反馈纯粹看甲方心情,熬到凌晨1点,改了五个版本,对比原来的稿件,只有几个数字的差别。

朋友B,电影宣传,部门同时有一个主管,两个副主管,三个人经常没有商量好就各自布置工作,加班都是无用功。

朋友C,小学教师,我眼里的轻松工作,早上7点上班,有时夜里3点下班。领导不理解,学生还顶撞。想辞职?考证考编换的这份工作,实在来之不易。

朋友D告诉我:算什么?我,你们才是真正的福报。

他总结出当代打工人金句:

每份工作各有各的坑,跳来跳去都一样。只能忍。

手机聊完后,我还没到站,从拥挤的地铁下车冷静了会,想想自己的工作也没那么差?

工作氛围已经熟悉,挺累的,但不至于猝死,谁不是这么过呢?

工资不多,也不算太少,比我惨的大有人在,我的烦恼在另一群人眼中成了“矫情”。

感情方面,男朋友,我,生活节奏的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恋爱的基础是陪伴,我连这点都做不到,还常为了领导的夺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