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考倒计时那些年倒背如流的文言文,你还 [复制链接]

1#

立春节气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故名立春。该时太阳位于*经°。立春,也喻意春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古人认为,立春后直到春分前刮的是“条风”,条风即东北风。东风一吹,冰封的天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冬眠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

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但水面上还有一些碎冰,感觉鱼游的时候像背着冰块一样。

立春时节,一切都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立春民俗

立春习俗:咬春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杜甫《立春》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立春习俗: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习俗: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打春。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除了*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春天里的古琴曲

《阳春》

《阳春》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是由古代歌曲《阳春白雪》演变而来的古琴曲,表现的是万物回春,和风淡荡之意。

《玉楼春晓》

《玉楼春晓》,为诸城派独有琴曲。题名与曲意完全一致,表现在春意氤氲、晓风轻拂。于春眠乍醒之时蓦然醉于楼外春光明媚之中,心怀无限幽情。

此曲仅见于王燕卿所传《梅庵琴谱》(年)。曲调轻松流转,不同凡响,颇有春眠乍醒、惺忪欲醉之意。曲中从"双吟"乐句之后,恰如欠伸之状而转为清醒,有惟妙惟肖之感。尾声以异常清明之泛音而结束,尤为神妙。曲意绮丽,音韵悠扬,仿佛置身于其境,让人欲罢不能。

《春晓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和风澹荡,大地回春,细雨如酥,万物萌动,琴曲《春晓吟》正体现了这一派生机景象。《二香琴谱》认为它“和平、中正、大方”。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弹一曲《春晓吟》,指下春风生,弦间暖意起,顿觉神气清爽,一身畅快,也算不辜负这大好时光。

《春晓吟》以散音开篇,在春眠不觉晓的慵懒意境中展开。整个上半段都可以自由发挥,散板为主,以表现春晓人倦起懒梳头的情态。而从泛音开始一转。清新的泛音,犹如从远处渐渐传来的鸟鸣,时隐时现,一应一答。随之渐强的打圆,似乎是那按耐不住的心,急欲推窗而览,一观究竟。转入下半段后,应取音清晰,节奏明快亮丽。开窗纳阳,心情为之舒畅,见窗外新枝亮叶,繁花似锦,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真是:独怜新绿绕新红,春浓人浓情更浓!弹到此处,意已满,便渐入尾声,从放入收。春色虽美,终归不永,思及人生何其短哉,继而怆然。曲调此处再回散板,淡淡哀愁上心头,罢罢罢,几声泛音最终结束此曲。

《桃源春晓》

曲谱《西麓堂琴统》的曲名、后记先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指向:乐曲题材取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文《桃花源记》,曲谱的后记也摘其序文大概:“晋太康中,武陵渔者操舟溪行迷失道,见桃花夹岸,落英缤纷,遂沿溪而入,得异境,桑麻村落,男女怡然。争来问讯,云是秦人避乱居此,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如日送归,他日觅之不可得矣,故有是曲。”

酷爱自然的陶渊明对田园、对生息在田园的人们怀有一种天然的情感,《桃花源记》是诗人最高的理想境界。借助琴曲曲题和诗文的启示,我们可以在其导引下自由自在地想象:田野的春风、小溪的清流、近处的茅屋、远处的炊烟、暮归的飞鸟、淳朴的田父、天真的村童……通过想象表达琴曲宁静、自然、淳朴的精神境界,并借此抒发弹琴人的胸怀情操……

今天是立春,天气回暖,春风吹拂,疫情也逐渐好转,等病灾过去,熬过寒冬,我们就开始尽情地享受春天,感受生机!

◎版权声明: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整理:鸣玉

◎投稿信箱:mingyuqinguan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