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玄德历史典故溯源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刘玄德历史典故溯源

*钟大吕

贩履织席

昭烈帝刘备祖父刘雄曾任兖州东郡范县县令,父亲刘弘在州郡做小官吏,十岁左右,祖父、父亲亡故。小时不甚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爱穿漂亮衣服。“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1到十五岁,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游学,到卢植隐居地堠氏山(今河南省偃师东),拜大儒卢植为师,学五经,学武艺。

在战场上,敌对势力常常讥讽嘲笑刘备是“贩履织席小儿!”所谓贩履织席,即做一些自给自足的贩草鞋和手工编织席子的劳动。刘备出身基层,社会阅历丰富,虽处社会最底层,但有远大志向。当时朝廷腐败,天下大乱,刘备矢志不移,凝聚人才,锲而不舍,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桃园结盟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盟,实有其事。光和六年[公元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盟在保定市涿州市松林店镇楼桑庙村。东汉时称幽州刺史部涿郡涿县楼桑里。《重修三义宫碑》载,“涿之楼桑故有三义庙,祀汉昭烈皇帝,而以臣关穆侯羽、张桓侯飞配。侯为涿人,穆侯虽产解,而誓共死之盟,实始于此,此故祀昭烈者之所由同,而况兹地乎!”2结盟事散见于《三国志》典籍中。关羽寄旅曹营时,张辽奉曹操旨意探询关羽内心想法,关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3《汉张桓侯古井碑记》亦载,“其时,壮缪关公义杀七贵,亡走范阳,遇是井,闻而揭石取肉。侯诧异,辄与角力。适昭烈帝见而壮之,遂有兄弟之盟,旋定君臣之分。嗟乎!一井不足异,为三公云龙风虎之会,恩连义结之阶,岂偶然哉?”4“誓以共死”,已明确写盟过“誓”,誓言就是“共死”。即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为匡扶汉室,兑现了当日的誓词,大义参天,被清涿州知州佟国翼称为“万世人物之表”。5

桃园结盟成为蜀汉事业的起点,成为三国文化的源头。

鞭打督邮

刘备举义旗、聚义*为了人间大义,从光和六年[公元年],投奔涿县县令公孙瓒、幽州校尉邹靖,北抗乌桓骚扰,南向参与平定*巾*,有功,刘备被朝廷任命为安熹县尉。“灵帝末,*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巾贼有功,除安熹尉。”6中山国督邮巡视欲罢免有*功的官员,“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7

刘关张三豪杰敢作敢当,对于中山国官吏不唯唯诺诺,对督邮耍手段敛财,报之以鞭挞,何等豪迈不羁!

中平二年至中平四年[公元年至年],刘备、关羽、张飞鞭打督邮后,逃到平原县避难。

感化刺客

 刘关张三雄两驻平原。一次是鞭挞督邮到平原避祸。二次是投奔公孙瓒后屡立战功,刘备为平原相。

初平二年[公元年],时任高唐县令的刘备被*巾*余部击溃,投奔中郎将公孙瓒。同年十一月,东光之战后,界桥之战前,刘备被任为平原相,关张为别部司马。由于袁绍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平原还控制在袁谭手中,刘备属于遥封。初平三年[公元年]巨马水之战后,公孙瓒率*向东南挺进四百里,打到平原,刘备的平原相才落实到位。两次驻平原相隔五年。刘备为平原相时,“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8。《魏书》曰:“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9

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死里逃生
  
  

第一次驻平原时,原中山国相张纯、泰山原太守张举造反,刘子平推荐刘关张三人参加剿除叛*的战斗。“《典略》曰: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10面对潮水般叛*涌来,刘备重伤,佯死得过一劫。
  
  

故人即关羽、张飞。这是史料唯一一次提到刘备受伤的记载,刘备作为卢植学生,恩师亲传亲授,有出色的文韬武略,但更多的是表现刘备急中生智和临危不惧。试想,若刘备仅一介武夫,勇猛与贼兵拼命,或是慌张被杀,就不会有日后的昭烈皇帝。

困顿海西

建安元年[公元年],徐州牧陶谦卒,别驾糜竺率州上层到小沛迎接豫州牧刘备兼任徐州牧。引起袁术觊觎,刘备关羽率*往盱眙、淮阴拒敌,互相有胜负,相持一个多月,陶谦原部将曹豹反,寄居小沛的吕布趁机偷袭下邳。刘备返回,到下邳城下,众散,与张飞合*一处,到广陵与袁术再战,又战又败,不得以,“先主转*海西。”11海西县属徐州广陵郡,今江苏灌南县南。距糜竺家乡郁洲里。这里临东海,非常荒凉,饥饿困蹙,吏士大小都自己找食物吃。部队濒于溃散。糜竺看到这种情况,把妹妹嫁与刘备为夫人,送仆众二千人,和大量金钱物资,刘备*士气得到恢复。

这是刘备生涯中少有的困苦期,刘备不得以,派人请和吕布,有的资料称请降。为共同抵抗袁术,吕布让刘备驻屯小沛。部队困逼十分严重而不散,缘于刘备巨大的人格魅力,像磁石一样紧紧聚集在刘备周围。

韬光养晦

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日[公元年2月7日],曹操助刘备剿灭吕布集团。一起回许昌面献帝,刘备被封为左将*,关羽、张飞为中郎将。虽然刘备集团维护朝廷方面立了功,在*治上与曹操集团泾渭分明。曹操举汉旗,发展个人势力。而刘备集团则是真心忠于朝廷。因此必须隐去大志,防备曹操加害。

刘备集团在许昌盘桓半年,伺机逃出牢笼。作了几件秘密大事。一是闭门种菜。《三国志》记载种蔓箐,《华阳国志》记载披葱;二是与曹操论英雄。刘备隐晦自己的英雄之志。正值雷震,刘备拿箸方食,听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12刘备吓得“失匕箸”。《华阳国志》云,“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也’。”13巧作惊雷来掩护,骗过了奸雄曹操。三是与献帝舅车骑将*董承等秘谋诛曹。

刘备能屈能伸,其*治谋略是多方面的。如若雄心外露,在极其残酷环境中,刘备防不胜防。

神智夫人

史载,刘备借支援陶谦,被其表为豫州牧,陈群为别驾。驻小沛。“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14据晋王嘉《拾遗记》载,甘皇后,小沛人,出身微贱。绝色靓丽,且达情知变,非常贤惠。至十八,体貌特异,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至绡帐中,于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当时河南人献给刘备洁白而剔透玉人一个,高三尺,于是放置甘夫人身旁。白天与关羽、张飞商议*谋大事,晚上则拥抱甘夫人,赏玩玉人。还常说:“玉之所贵,德比君子,况为人形,而不可玩乎?”甘夫人与玉人“洁白齐润”,“观者殆相乱惑”。刘备身边希望得到宠幸的人,不但嫉妒甘夫人,也嫉妒玉人。甘夫人常欲“琢毁”玉人,于是劝诫刘备说:“昔子罕不以玉为宝,《春秋》美之,今吴、魏未灭,安以妖玩经怀。凡淫惑生疑,勿复进焉!”刘备于是撤掉玉人,斥退身边争宠的人。当时,有道德的人,都称赞甘夫人为神智夫人。

三顾茅庐

建安六年[公元年]十一月,曹操自带兵击刘备、龚都于汝南。龚都部溃散,刘备率部投荆州牧刘表,刘表增其兵,使屯新野,防御曹操。徐庶北上拜见刘备,被任用为*师。此后,趁曹操扫荡袁绍几位儿子,刘表遣刘备北征,在博望坡击破夏侯敦、于禁,双方处于相持阶段。建安十年[公元年],诸葛亮北行见刘备,献征录游户策,旋因家务返回隆中,分析是与*承彦女儿成婚。刘备寻访人才。经司马徽、庞德公、徐庶三次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5新野到隆中里,刘备与关羽、张飞三次才见到匡世奇才诸葛亮,于是有了千古流传的《草庐对》,刘备才形成了指导未来事业的战略思想。得到诸葛亮的加盟,扩大了荆襄人才规模,扭转了被动流窜作战局面,开辟了蜀汉事业一片新的天地。

三顾茅庐表明刘备求才之切,爱才之苦,用才之诚。破解了千古干大事业的规律,必须凝聚可靠的、高端人才的参与。

帝室之胄

以小商人为职业的刘备,却有非凡的皇族血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刘备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刘备屏退左右,对诸葛亮说,汉朝日益衰败,奸臣窃取大权,皇帝流荡在外,蒙受风尘之苦。我很想为皇室效命,但缺少智谋,您看我如何是好?诸葛亮回答道:“将*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16诸葛亮所说“帝室之胄”,即皇帝后裔。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是汉景帝刘启庶子刘胜的后代。中山靖王刘胜子刘贞,封中山国陆成县侯,陆成在今保定市蠡县。元狩六年[公元前年],刘贞“坐酎金失侯”。这源于元鼎五年[公元前年],汉武帝采取大规模的削藩行动,借口在宗庙大祭时,诸侯王所献酎金少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仅元鼎五年,因献酎被夺爵者人。刘贞便是其中一个。由此看来,刘贞一开始定居中山国陆成县,削藩后,其子孙一枝移居涿县郦亭楼桑里。

曹问裴潜

裴潜,河东闻喜人。其祖父裴晔为并州刺史、度辽将*,父裴茂在灵帝时历任县令、郡守、尚书,曾奉使率关中诸将讨伐董卓余*有功,封吉阳平侯。裴潜很有治理及*事才能,先后为代郡太守、沛国相、兖州刺史,征关羽后期被召,曹操驻*摩陂,叹其*阵齐整,特加赏赐。曹丕时为荆州刺史,明帝时为太尉*师、大司农、尚书令。
  
  

曹操征荆州时,裴潜避乱荆州,刘表待以上宾之礼。裴潜对他亲近的王粲、司马芝说:“刘荆州不是霸王之才,却想以周文王自居,他不会成功。”于是到长沙。曹操平定荆州,任命裴潜为丞相参*,后出京连任三县县令,又回京任丞相府仓曹属,主仓谷事。曹公问裴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17

裴潜评价刘备如使居中原而不能治理,守边踞险,足为一方霸主。真够圆滑,即不伤害曹丞相,又肯定了刘备治理偏安一隅的雄才。

髀肉之叹

刘备从建安六年[公元年]投奔荆州刘表,表不能用,英雄落魄,意志不减。
  
  

《九州春秋》载:“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18

脾肉之叹,表现了刘备戎马倥偬、不甘寂寞的英雄之气,豪杰之胆,以及时不我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忧国忘家

忧国忘家为忧心国事,而不顾家庭利益。这在古代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语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记载了刘备、刘表、许汜在一起品评人物时的一段对话。刘备对许汜说:

“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君卧于地,何说上下床之间邪?”19

刘备提出的忧国忘家是其重要的价值观观点,是一种伟大的报国情怀。

许汜,裹阳人,东汉末年名士。先为曹操从事中郎,兴平元年(年)趁曹操第二次征陶谦时,与陈宫、张邈、张超、王楷等叛曹迎吕布。公元年,吕布被曹、刘联*围困下邳时,吕布遣许汜、王楷向袁术求救。吕布被灭后,许汜投刘表。刘备这段话是在其寄寓荆州时,与刘表、许汜品评陈登(字元龙)时的对话。

许汜说:“陈元龙是湖海人士,骄狂之气今尤在。”

刘备对陈登非常熟悉,也非常佩服。他没有立即反驳,而是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

刘表说:“如果说不对,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的假话;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

刘备又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何根据?”

许汜说:“我过去因世道动荡而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当时他毫无客主之礼,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顾自地上大床高卧。而让客人坐在下床。”

刘备说:“您素有国士之风。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元龙希望你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您却向元龙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当然是元龙所讨厌的,又有什麽理由要求元龙和您说话呢?假如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睡在地下。哪里是区区上下床之间的区别呢!”

刘表听了,放声大笑。刘备深情的说:“象陈元龙的文武胆略,只能从古人当中寻求,仓促间很难找到可以和他相比的人!”20

陈登,字元龙,忠亮高爽,深沉有大略,少年便有扶世济民之心。博览载籍,融汇贯通。年25为东阳长,养老育孤,视民如伤。为陶谦表为典农校尉,凿溉之利,丰产惠民。曹操拉拢他,拜登广陵太守。率兵驱除海贼,民畏而爱之。曹刘联*攻吕布时,陈登率郡兵先驱,不顾三弟在下邳城被执,生命受到威胁,在攻灭吕布时有功,加拜伏波将*。此后,孙策攻陈登于匡琦城,陈登设计两次歼敌两万人,名声大震。后迁东城太守,广陵郡吏民拔郡随登。陈登任广陵太守时,“胸中烦懑,面赤不食。”召华佗医治。煎汤二升,先服一升,吐虫三升。华佗瞩咐陈登,此病三期复发,遇良医乃可救治。到期果然发动,华佗不在,如言而死,年三十九岁。

忧国忘家一词曾多次使用。兴平元年(年),陶谦病死后,糜竺、陈登均推举刘备领徐州牧。刘备说:“袁公路(袁术)距这里近,四世五公,海内归之,可把州给他管理。”北海相孔融时在座,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陈登非常佩服刘备。他与功曹陈矫说:“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从这里看出,以刘备为首的刘关张集团忧心国事、忘记家庭利益的伟大风范,得到当时士大夫的普遍肯定!而许汜趁国乱之际求田问舍,贪婪地追求个人财富的膨胀,理所当然受到正直土大夫、士人吏民百姓的唾弃。

求田问舍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色,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21

此语原是刘备说许汜即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多位士大夫评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耻杀宋忠

刘备寄居荆州,刘表使其驻新野,处在抗击曹魏的最前沿。建安十三年[公元年],曹操扫平袁绍残余势力后,回到邺城。作玄武池训练水*。在朝廷内罢三公,夏六月,自为丞相。七月征刘表,八月,刘表卒,其少子刘琮为荆州牧,投降曹操。

《汉魏春秋》载,“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22

宋忠,汉末经学家。刘备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下,虽然很生气,仍然能保持镇静,像宋忠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值得自己动手杀死。

以民为本

曹操征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刘琮左右及百姓许多人归顺了刘备。刘备率领大家南奔当阳时,人数达到十余万,辎重车有数千辆,日行十余里,诸葛亮对刘备说:“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23

以民为本的思想最早出现在《尚书》里,其文本是春秋时齐国国相管仲提出的。做为皇帝及领*人物,首先是刘备提出的。充分表明了刘备平民皇帝一心为民、民为邦本的思想,显现出刘备深得上古先贤的理念,凡事以人民为念,甘与人民同败,而不顾及自己的妻妾、子女,这是多麽博大的*治家胸怀!

孝直避箭

汉中之战,是刘备亲自指挥的一次魏蜀之间大战,最终刘备夺取汉中,完胜曹操。《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裴松之引注其中一段惊险片段:“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24
  
  

势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见,刘备不仅不是窝囊废,而且十分勇敢好战,而法正与刘备的君臣之情,可鉴日月。

不明刺客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引注:“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备计。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须臾,客入厕,备谓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亮问所在,备曰:‘起者其人也。’亮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墙而走”。25
  
  

这件事后人认为其疑点重重,破绽多多,但无论如何,只通过谈话就了解了一个人的素养,这都显示了刘备极强的知人识人判断力。

一身是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年]春,在刘备指挥下,法正参*事,*忠所部斩夏侯渊,曹操率*争汉中。《赵云别传》载,“(曹魏*)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公*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弛马还营迎著。公*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公*惊骇,自相蹂践,坠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中号云为虎威将*。”26

赵云两次杀入重围,救*忠,救张著,后施空城计,其智勇可嘉!然刘备次日马上来巡视慰问,作了三层功课,巡问!称赞!大宴!而且概括提练的非常精辟:一身是胆!表现出刘备高超的御将风格和手段,千古流传。

同休等戚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年]春,汉中之战中,刘备命*忠击斩曹主帅夏侯渊及益州刺史赵镛。曹操自长安率众南征,先主踞险不战,曹兵逃跑很多。因关羽*已发动对曹魏的进攻,曹操引*回长安。刘备夺得汉中,在沔阳设坛场,为汉中王。任命了四方将*。关羽为前将*,假节钺;张飞为右将*,假节;马超为左将*,假节;*忠为后将*。刘备派前部司马费诗到荆州拜关羽为前将*。“羽闻*忠为后将*,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肖、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肖、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聚即受拜。”27

同休等戚,意为一起欢乐一起悲伤。费诗的殷殷话语,说出了刘备与关羽的特殊关系,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恩若父子,情同骨肉,亲若兄弟。这是刘关张结盟的最好注脚。

一物三善

建安二十六年、章武元年[公元年]四月丙午,传言汉献帝崩,曹丕称帝,刘备在成都武担山即皇帝位。五月辛巳,册封刘禅为皇太子。册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欤!”28

一物三善出《礼记.文王世子》,三善指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即父子之礼,君臣之义,长幼之节。一般指太子与皇帝父亲之间要遵循父子、君臣、长幼之道。现代其意转为讲一句话、办一件事,都要符合照顾国家、社会、个人三方利益。

白帝托孤

章武三年[公元年]夏四月,因为关羽报仇,夷陵之战大败,逃脱在白帝城的昭烈帝刘备弥留之际,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嘱以后事。“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29托孤内容有四项。

其一,明确了托孤大臣职责。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

其二,对诸葛亮的两项要求。关于职权。“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终贞之节,继之以死!’”30

其三,先主又诏敕后主:“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其四,临终时呼次子鲁王刘永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31

其五,敕后主遗诏。

其中最核心的是第二条。被《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为“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32

注释:

1,《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华书局,下同。

2,《涿州碑铭墓志》,河北教育出版社。

3,《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4、5,同1。

6,《三国志集解.蜀书.先主传》,上海古籍出版社。

7,同上注引《典略》。

8,《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9,同上注引《魏书》。

10,《后汉书.公孙瓒传》,广陵书社。

11,《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12,同上。

13,《华阳国志》,成都时代出版社。

14,《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

15,《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6,同上。

17,《三国志.魏书.裴潜传》。

18,《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九州春秋》。

19,《三国志.魏书.张邈传陈登传》。

20,同上。

21,同上。

22,《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

23,《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4,《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25,《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26,《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

27,《三国志.蜀书.费诗传》。

28,《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29,《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30,《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31,《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

32,《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陈寿评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