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海岸出现的“蓝眼泪”火爆网络,“会发光的海”登上热搜。夜色中,一道道海浪泛着明亮的蓝色荧光拍打在沙滩上,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围观,大家直呼“梦幻、浪漫”。
大海为何会发光?“蓝眼泪”的真相是什么?广东海岸会出现吗?日前,南方+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谭烨辉。
“蓝眼泪”的本质是一类海洋生物(如海萤和夜光虫等)的发光现象。根据厦门大学教授林昕团队的研究,此次在当地引发“蓝眼泪”的是夜光藻。
长期从事海洋浮游生物研究的谭烨辉介绍,这是一种属于原生动物的双鞭毛虫,其体内含有荧光酶。“荧光酶分泌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作用,产生荧光素,便会出现发光现象。”谭烨辉说。
从网络视频中可以看到,“蓝眼泪”伴随着海浪此起彼伏,就像大海流出的眼泪,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谭烨辉说,海浪带来的海水扰动导致夜光虫(藻)与空气的接触增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荧光素。
厦门海岸出现的“蓝眼泪”奇观。图片源自人民网
对于生活在海边的居民来说,“蓝眼泪”并不少见。谭烨辉介绍,去年1月其团队出海科考时,便曾在珠江口海域邂逅“蓝眼泪”,“科考船行进中产生的海浪在夜幕中泛起一道道蓝光,伴随船只一路前进”;在雷州半岛附近海域,由于当地常年温度适宜,即使在夏季海洋底部的上升流使得表层海水温度也适合夜光虫的生长,“蓝眼泪”的现象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海水温度在1—2天的短时间内快速升高,夜光藻有了适宜的生存和繁殖温度;另一方面则是海水中有机碎屑等营养物质增多,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谭烨辉说。
往年,华南近海“蓝眼泪”多出现在三四月间,如今时间不断提前至一二月份,在谭烨辉看来,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冬季海水温度升高有关。而当夜光藻达到一定密度时,在白天看海水会呈现出红色,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赤潮”。
对于海洋生态环境而言,“蓝眼泪”可能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美好。
“一方面,夜光藻大量繁殖和生长形成水华(赤潮),水华消退期会消耗大量氧气,可能造成水体缺氧,对鱼虾蟹贝等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夜光藻与其他浮游生物竞争饵料,导致鱼类食物减少,也会影响海洋渔业的发展。”谭烨辉说。
市民在厦门海岸观赏“蓝眼泪”。图片源自人民网
她表示,在中国南方自年起有记录至今,夜光藻的数量如今大幅增长,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人类排放导致近海营养物质增多,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夜光藻吃得好、能量足,‘蓝眼泪’现象自然愈发常见了。”她说。
谭烨辉建议,人们在欣赏奇观的同时,也要明白其背后生态学上的意义。“只有人人都树立保护海洋、保护生态的意识,人与自然才能更加和谐地相处。”
卞德龙
卞德龙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