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慢性结肠炎方
〔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这是一张治疗肝郁脾虚慢性腹泻的治疗方,脾虚用四君子,肝郁用四逆散,香连丸收涩。处方虽然工整,但临床应用必须根据症状加减:无腹痛纯脾虚则四逆不用,因为柴胡白芍本身就有滑肠的作用,会加重腹泻。腹痛明显要判断寒热,即有无感染,无感染用砂仁延胡索等理气止痛,或者用五灵止痛散活血止痛(邓老家传方)。有热性症状或者感染因素,那就要考虑清热解*,救必应为岭南地区清热解*草药,但常用的有:秦皮、白头翁、马齿苋等全国通用草药。如果泄泻较重那就要用收涩药物:干姜、炮姜、石榴皮、诃子甚至罂粟壳。赤石脂为止泻名方“桃花汤”主药,*土汤找不到灶心*土也可以用赤石脂代,补骨脂为肾虚腹泻“四神丸”中止泻药物。
布渣叶很有意思,为岭南地区清热消食解暑药,当地凉茶主要成分。邓老喜用于夏天消暑开胃,治疗高血脂(常用组合为:草决明、布渣叶、山楂)。
本方在《邓铁涛全集》里并未查到,根据配伍用药及加减,不似邓老心得之作。
治泄泻方
〔组成〕新鲜番石榴叶30片(干品15~30g)
〔功效〕消炎止泻。
〔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泄泻、痢疾为常见病,治疗名方颇多,草药更多。可以说田间地头有清热功能的草药都能治。本方无丝毫特别之处。番石榴叶为岭南地区清热燥湿草药,能止泻。但在邓老全集里,看不到他用本方的论述和医案。
结合前面小环钗和石斛的疑问,我开始怀疑这“邓老62张名方”是他自己的总结,还是他学生的杜撰。我感觉是后者。
治肠套叠方
〔组成〕旋覆花5克,代赭石15克(先煎),*参9克,炙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3枚,法夏9克。
〔用法〕上药慢煎,服后半小时,继用下法。另外,用蜂蜜毫升,加开水毫升,待温度为37℃时,灌肠,与此同时,用梅花针扣击腹部肿块。
〔功效〕降逆理肠,调畅气机。
〔主治〕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为急腹症,邓老全集中叙述用本方1次成功治疗2例小患者。但现在西医用空气灌肠等方法也可以进行非手术复位。中医和西医非手术疗法各自优特色缺乏临床比较。建医院外科监护下进行,不可耽误患者手术。
治阑尾炎方
〔组成〕生大*15克(后下),蒲公英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2克,丹皮9克,皂角刺12克,芒硝6克(冲服)。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药物组成中去芒硝)。
针灸疗法: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1小时。每天1次,连刺3天。
外敷法:三*散外敷。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治慢性阑尾炎方
〔组成〕生大*9克,丹皮9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芒硝6克。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慢性阑尾炎。
〔加减〕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地丁、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参或花旗参以扶正。注:此方即大*牡丹皮汤,可每月服三四剂,持续3个月。
中医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有很多,基本都是用大*牡丹汤加减,效果非常好,用邓老的原话:近乎理想。现在由于抗生素的升级换代,西医保守治疗不手术,急性转慢性的情况也很多见。但转慢性后我认为就不需要大*牡丹汤之类的峻泻处方了。
慢性阑尾炎还是要分寒热,热性用药:红藤、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等药物,寒性则用温运中宫汤(理中香砂二陈乌药神曲)。
附2则何绍奇老先生治疗阑尾炎不同用方医案,开一下脑洞:
张X,男,57岁,以右下腹阵发性剧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入院后未予手术,输抗菌素观察。刻诊:右下腹疼痛拒按,大便不下已三日,舌苔*腻,有裂纹,脉沉实。用大*牡丹皮汤,服1帖,仅便1次,量亦不多,仍疼痛拒按,非药不对证,药力不及也,痞满燥实坚俱备,舍大承气不可为功,乃书:大*15克玄明粉12克(冲)枳实15克厚朴15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莱菔子15克苡仁30克2帖。一日1服后得畅便,日3行,一帖痛即大定,次日痛即全止,易方调理而安。
廉X,女,23岁,怀孕6个月,右侧腹痛,发热,脉滑数,白细胞,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我为拟清热解*方:白花蛇舌草90克败酱草60克银花连翘各15克白芍24克甘草6克6帖,一日1帖。一日后痛稍减,至第3帖,痛止,热退。服完6帖,复查白细胞已降至正常。足月产—男婴。
治慢性肝炎方
〔组成〕*参或太子参15~3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珍珠草30克。
〔功效〕健脾化湿浊,扶土抑肝木。
〔主治〕慢性肝炎。
〔加减〕湿重者加法夏10克、砂仁3克、苡仁15克。肝郁者加素馨花10克、郁金10克。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梦多者加桑寄生30克、桑椹子15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肾阴虚而见腰膝酸痛、舌嫩红苔少、脉细数者加首乌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淮山药易白术、太子参易*参。*疸者加田基*30克、溪*草30克,或金钱草25克、土茵陈25克。血瘀者加丹参15克、茜草根12克、桃仁10克、 虫6克。(地鳖虫)
本方为邓老自拟“慢肝六味饮”,原方用*皮树叶15g,无珍珠草(见《学说探讨与临证》年,周海平医师整理,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网上所有对此方的转载,都没有说明桃仁后面的“那个虫”是什么虫,根据邓老原文应是“地鳖虫”。
邓老认为:本病之病位在脾肝两脏,尤以脾虚为主;基本方药为四君子湯加味,在加减中体现调肝肾利肝胆。*皮树叶疏肝解郁,行气化浊,川萆薢去除困郁脾土之湿浊。
珍珠草在上海地区又名“叶下珠”,是清肝降酶效果很好的一味草药,我喜用,但邓老全集里面未记录他用过此药。
治早期肝硬化方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丝子12克,土鳖虫10克,甘草6克,丹参18克,鳖甲(醋炙)30克。
〔功效〕健脾护肝,化瘀软坚。
〔主治〕早期肝硬化。
〔加减〕酒精中*性肝硬化,加葛花12克;肝炎后肝硬化,加珍珠草30克;门脉性肝硬化,若硬化较甚,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者,加紫珠草30克;阴虚者去川萆薢,加淮山药15克,石斛12克。*疸者加田基*30克。
本方为邓老自拟经验方“软肝煎”,原方土鳖虫为研末冲服3克。邓老原文谓:“慢肝六味饮”与“软肝煎”乃姐妹方,均取义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慢肝六味饮治慢性肝炎,健脾为主配*皮树叶以疏肝解*行气化浊。早期肝硬化,病久伤及肝肾,故以楮实、菟丝子、鳖甲以养肝肾,病已及血分,故用土鳖、丹参以祛瘀活血。此方辨证加减耐心久服,一则以阻慢其硬化之进程,再则冀其软化。治疗效果与病之浅深成正比。
原方加减法:肝炎所致之早期肝硬化,转氨酶高者,加*皮树叶30克;酒精中*所致之肝硬化,加葛花10~15克;肝阴不足,舌红苔少者,加旱莲草、女贞子各10克,石斛15克,更兼剥苔者,加龟板30克;牙龈出血或皮下有出血点者,加仙鹤草30克,或紫珠草30克;有*疸者,加田基*15~30克。(见《新中医》年第4、6期)
治腹水方
〔组成〕甘草、甘遂等量。
〔用法〕用等量之甘草煎浓汁浸泡已打碎之甘遂,共泡3天3夜,去甘草汁,将甘遂晒干为细末,每服1~2克,用肠溶胶囊装吞,于清晨用米粥送服。
〔功效〕攻逐泻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
注:此方为民间验方,攻逐力强,不宜重用多用,仍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本方亦见于《新中医》年第4、6期,为治疗肝硬化后腹水之方。诸多医家消胸腹水喜用原方十枣汤,本方为邓老创新之用法。
治低白蛋白血症方
〔组成〕淮山30克,苡米15克,鳖或龟约斤许。
〔用法〕煲汤或炖服。每周1~2次。
〔功效〕健脾填精。
〔主治〕低白蛋白症或A/G比值倒置者。
本方亦见于《新中医》年第4、6期,为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之方。
治肝吸虫方
〔组成〕①*参(或太子参)12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扁豆12克,山药15克,郁金10克,枣子槟榔25克(切),使君子10克,甘草5克。
②郁金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榧子肉25克,枣子槟榔25克(切)。
〔用法〕先服①方,每日1剂,复煎当日服,连服3~4天;后服②方,服法同上,连服5~7天为1疗程。若体质壮实者,则先服②方,后服①方,剂次不变。感染轻者,一般服1~2疗程可愈;感染重者,一般服3疗程可愈,最多可服至4疗程。
〔功效〕健脾驱虫疏肝。
〔主治〕肝吸虫病。
原文加减法:根据临床证候差异,于①方适当加减,②方不变。若兼见脘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湿困明显者,加法夏、陈皮、砂仁,苍术易白术,以化湿燥湿;若胁痛明显,嗳气呃逆,脘闷,肝气横逆的,酌加枳壳、白芍、柴胡以舒肝;若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舌嫩红,肝阴并有不足者,酌加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太子参易*参,以养护肝阴;若出现肝硬化腹水的,酌加丹参、首乌、菟丝子、楮实子,人参易*参,以增强健脾除湿柔肝之效,并根据病情延长①方服用时间,待条件许可再予②方;若症见发热,寒热往来,胁痛,*疸,苔*厚腻,脉弦滑数的,为湿热内盛,应先予清热利湿之剂,待湿热之邪消退后,方可服用①、②方。
一疗程未愈,复查大便仍有虫卵者(可于第1疗程结束后即时及5天后各查大便1次,连续2次),再接服第2疗程,服至病愈为止。(4疗程)
原文中邓老体会:
1.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肝吸虫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满意,未发现有药物副作用,特别是未见有严重副作用,不必住院治疗,简便易行,值得进一步验证,以便推广使用。
2.肝吸虫病的证候表现多为邪实正虚,故治疗上采取肝吸虫①方健脾扶正,肝吸虫②方驱虫疏肝以祛邪,两方交替使用,标本兼顾,起到协同愈病的作用。
3.通过临床观察,初步认为,健脾扶正的药物,似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个不适于肝吸虫寄生的环境,有利于驱虫药物更好地发挥驱虫的作用。是否如此,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4.中药驱虫药,具有广谱的驱虫作用。例如据文献报道,苦楝根皮可治蛔虫、鞭虫、钩虫、蛲虫,预防血吸虫;槟榔可驱蛔虫、钩虫、姜片虫、绦虫、华支睾吸虫,等等。它们有治疗肝吸虫病的作用,但药量宜适当加大使用(文中所述驱虫药中,除苦楝根皮外,均无*或仅有小*。但亦有报道鲜苦楝根皮,成人1次用至60克,而无严重副作用。同时药物亦宜精选,如苦楝根皮一定要用纯净的白皮部分,即去除表皮及木质部分余下的二层皮);槟榔最好选用枣子槟榔,因其多未切片,其中驱虫的主要成分保存较好;使君子与榧子若发霉,即不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药的驱虫作用。
5.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有些患者因肝吸虫所致肝功能损害,服药驱虫后,肝功能亦随之恢复正常,有些患者肝功能严重损害,如肝吸虫性肝硬化患者,仍能耐受驱虫药的治疗,且症状有所好转。可见肝功能损害,不一定是中药驱虫的禁忌症。推想本方可能有促使病变的肝脏组织恢复,改善蛋白代谢,从而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见《学说探讨与临证》年)
治胆道蛔虫症方(胆蛔汤)
〔组成〕炒榧子肉15克,使君子(打)12克,枣子槟榔(切)12克,乌梅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
〔功效〕驱虫,安蛔,止痛。
〔主治〕胆道蛔虫,肠道蛔虫,亦可治蛔虫性肠梗阻。
〔加减〕腹痛甚者加木香、枳壳、砂仁;热象明显者加*连、*柏;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玄明粉、大*;脾虚者加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蛔虫性肠梗阻亦可配合针刺四逢穴,或加服生油50毫升,口服或胃管给药。
邓老曾讲述过胆道蛔虫症的详细治疗方案及治疗顺序:
(1)选粗针针刺四缝穴,每穴捻转1分钟,并挤出水液或血点。同时给予葡萄糖滴注,患者多在输液后开始安静。
(2)食醋30~50毫升微温服。如无食醋,可用30%醋精稀释倍,每服30~毫升。
(3)煎服胆蛔湯。本方是笔者下乡巡回医疗时所拟,曾刊于年版《方剂学讲义》中,疗效尚好。本方有安蛔与驱蛔作用,是治疗本病的主方。方药:乌梅12克,槟榔18克,使君子30(克打),榧子30(克打),苦楝根白皮15克,郁金12克。水煎服。每天1~2剂。如患者出现发热、*疸,可另用鸡骨草、柴胡、茵陈、郁金、大*之属治之。宜禁食1~2天。
从邓老所述和62方中之本方用药方法之差别,不难看出哪个更可取,更有可操作性。
治胆囊炎与胆结石方
〔组成〕柴胡10克,太子参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蒲*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功效〕舒肝利胆排石,健脾活血。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加减〕热盛者去太子参加*芩、栀子;湿盛者去太子参加茵陈、木通;大便秘结者去太子参加元明粉、枳壳或大*;脾虚较甚者加云苓、白术。
本方见于年邓老“急腹症”讲稿,邓老在方后记述道:上方可以多服,病人脾得健运,疼痛减少,饮食增加,身体自复。以后可以每月连服五七剂或每半月内连服四五剂,以防胆石停留引起复发。上方已治愈多人,其中有些是手术后疼痛一再复发,拟再进行手术治疗者。
治疗胆石症一般都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本方加入失笑散活血止痛构思巧妙,为宝贵经验。
治阿米巴痢疾方
〔组成〕鸦胆子肉20粒。
〔用法〕以滑石粉为衣,空腹吞服。
〔功效〕清热解*,杀虫止痢。
〔主治〕阿米巴痢疾。
注:此方出于张锡纯。
本方非邓老之方,但诸多医家用之有效。
—THEEND—
?版权声明:
1、文源: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方震宇编校/小竹茹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